加入收藏
  周3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介绍 | 专业咨询 | 系统研发 | 服务外包 | 专家团队 | 课程设置 | 培训计划 | 网上报名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相关新闻>>>云计算应用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云计算应用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作者:郭丰 吴韶鸿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时间:2012-05-04

    云计算通过统一灵活调用各种网络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地处理海量信息并提供信息通信技术(ICT)服务。云计算所带来的新一轮IT革命浪潮使IT产业从过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规模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商品经济”,这不仅对ICT产业是一次重大转型,而且由此带来的产业链重组与结构调整也将给社会经济各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全球云计算发展特点和趋势

    全球范围内,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有很大发展空间。全球范围内,在2011年云计算服务规模为900亿美元,仅占全球IT市场总量的1/40。Salesforce、VMware、Rackspace等公司均以超过30%的增幅高速发展。Gartner预计到2015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7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0%。当前,在三类云服务中,SaaS服务份额占80%以上,据Forrest预测,未来SaaS服务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最快。甲骨文、IBM等大型IT公司为抢占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先机纷纷调整战略。云计算相关的资本市场十分活跃,并购及合作成为企业加强云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多数收购行为是大企业收购中小型云计算企业,从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扩展云服务能力。IT巨头(如惠普、戴尔等)的并购行为尤其频繁,存储及软件厂商是主要合作对象。

    美国作为云计算技术中心和市场中心,在技术发展、市场规模等方面遥遥领先。据Gartner公司统计和预测,2011年美国云服务市场规模约占全球60%。美国引领全球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拥有一批云计算标杆企业,如Google、Amazon、RackSpace、Salesforce、VMware、Citrix等。美国以外的企业争相效仿这些标杆公司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市场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谷歌公司拥有近百万台服务器,谷歌应用引擎服务(GAE)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亚马逊的云服务几乎实现全球覆盖,拥有包括《纽约时报》等在内的40多万商业用户;Salesforce在全球CRM市场的份额迅速成长,目前已占据半壁江山。云计算产业不断向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扩撒,首先波及到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服务提供商实力均与美国有较大差距。根据Gartner公司2011年统计,欧洲和日本的云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全球的24.7%和10%,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不到全球的3%。

    云计算改变IT产业,云服务商有望成为主导力量。原有IT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是芯片厂家和操作系统厂商,与之不同,云计算服务商成为云计算产业的主导力量,它们将通过满足和引领用户需求,带动硬件制造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云计算技术使ICT能力不再封装于具体产品中,而以服务的形式呈现,颠覆式地创新了业务提供方式,从而使IT服务业重新焕发活力。此外,云计算使得IT支撑产业作用凸显。云计算时代,计算存储向云迁移,云服务成为核心,需要有经过政府认可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商云计算服务的系统安全、信息保护水平、服务质量等进行专业评估。美国云计算支撑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Uptime、RedRAMP、LEED、Energy Star等第三方支撑机制,并积极向全球推广。

二、我国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云计算产业处于起步期,正不断积蓄发展力量和势头,发展前景较好。应用方面,我国公共云服务在应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张,三种应用形态各有发展。国内IaaS服务刚刚起步,服务规模较小,业务集中在云存储。IaaS提供商较为有限,除电信运营商外,提供商有万网、世纪互联等。PaaS服务整体上尚处于试验阶段,新浪应用引擎平台(SAE)仍在试用,阿里云刚刚推出,百度应用平台、八百客平台的用户规模仍很小。SaaS方面,国内市场上中外公司推出的服务种类较为丰富,如办公软件、社交网络、客户关系管理(CRM)应用等,然而其使用范围和普及程度仍相当低。与此同时,各种“概念云”层出不穷,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应用较少。产业方面,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正不断积蓄发展力量和势头,具备一定的产业实力。尽管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较小,但年增速达到40%,一直保持追赶势头。国内产业界对推动云计算发展基本形成共识。我国企业通过在软件技术和产品方面的积累,在服务器等IT产品制造方面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商以及联想、浪潮等IT设备商正逐步成为云计算技术、系统和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我国国内基础设施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约有40余万个数据中心,约占全球的10%。然而,我国云计算支持服务产业几乎是空白。技术方面,软件、IT、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积累为我国在云计算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华为、中兴、曙光等公司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已经具备千台量级物理机和百万量级虚拟机的管理水平;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基于开源平台已在分布式计算领域积累了较好技术基础,形成自有技术体系,具备了构建云平台的技术和提供云服务的能力。中国移动采取自主研发,发布“大云”平台1.5版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加紧进行云计算改造,从IaaS角度切入,大幅提升云服务能力。

    云计算方兴未艾,由于我国市场规模庞大,国际上产业格局尚未定型,技术标准更新换代,以及地域、文化差异性等原因,总的来看,我国可以依托既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云计算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在云计算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包括:第一,全国各地争相大规模开展数据中心建设,但未能识别出真正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前景,存在一定盲目性。第二,我国企业在超大规模云计算系统管理、支持虚拟化的核心芯片等一些制约发展的关键产品和技术方面仍亟需突破。第三,我国大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足,尚不能担任引领产业发展的重任,产业整合的速度和程度不够。第四,市场监管制度和规则亟待完善。云计算是新生事物,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监管创新,有效调整监管策略和手段,应对云计算带来的变化。

三、当前我国云计算发展的关键任务

    为发展好云计算,我国在当前阶段应将三项任务作为推进的重点。第一,合理有序引导,扶植产业发展。研究颁布行业指导意见,有效引导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要控制个别地方已经出现的投资过猛状况,着力解决阻碍云计算发展的重点问题,在市场、能源资源、网络设施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鼓励云计算领域的投资,特别要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发展公有云,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使用自主云计算服务和产品。第二,突破核心技术,开展标准制定。组织和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在云计算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虚拟化、高速网络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云计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云计算标准制定工作,特别是解决互操作性问题,为产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基础。积极参与云计算国际标准的讨论与磋商,在国际上争取一席之地。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机制。针对云计算带来的跨境服务、隐私保护、安全可信、服务质量等问题,积极研究,加强政策储备,并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政府、重要行业使用云计算服务相关法律规范,从而强化云计算业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用户对于云计算技术及服务的信心,大力支持建设绿色、安全、可信的云计算系统及业务体系。市场监管方面,应合理界定云计算的业务类别,建立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对服务质量作出相关要求,及早进行有关云计算技术的监管手段研究,实现有效管理。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本网站图标及文字版权归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所有 (郑重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咨询电话:010-82866883      电子邮件:info@iforward.org.cn
如有关于本网站的问题或建议,请向 postmaster@iforward.org.cn 发邮件
版权所有(C) 2006-2012 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京ICP证06033545号